找到相关内容5188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民国高僧弘一法师

    不同,作了画龙点睛的区分。弘一法师,对此书圈点的非常认真,在标志例中列有16条之多。这可能会使初学者,更加“如五里云中,满头雾水”。其实作为初学者,只要花点时间,先对法师的圈点摸清熟悉,对往后的学习,...不忠。读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,其人必不孝。读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,其人必不友。余亦尝言读蕅益宗论而不血泪者,其人必无菩提心。[69]  四、 结 语   弘一法师,虽然一生没有收过一位真正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62373475.html
  • 洞山禅师生平及禅法思想的价值

    的辨别工具。可见“三种渗漏”说在接化学人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。   所谓“三种渗漏”   1,“一见渗漏,机不离位,在毒海,妙在转位也”。是指犹有我见之念,执着闻见思惑,陷进身、口、意魔障,而不能见...

    如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2273505.html
  • 唯识“八识”与康德“纯粹知性”的比较

    常常于空见而不自拔。唯识宗有鉴于此,于是基于唯识而安立染净诸法,是谓分别自性缘起而终至于转识成智。  形而上者谓之道,形而下者谓之器。道是最高的本体,而器为道之用,因此,道器一体。在中国古代哲学里...

    养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4573547.html
  • 略谈汉文大藏经的编藏理路及其演变

    。 第三、从总体格局来看,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,社会发展较为停滞。宋明理学是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,佛教则日益衰微。佛教的衰微,主要表现在义理层面的衰微与修道理想的退,即理论的追索几乎停顿,公认的...

    方广锠

    |略谈汉文大藏经的编藏理路及其演变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44073639.html
  • 禅宗哲学的境界论

    与境都是空所显现的浮光掠影。空含融了主与客、能与所、物与我。森罗万象,一法所印,当体是空。“凡夫于清净性中计有能所,即生死。诸佛大士善知清净性中不属有无,即能所不立。”《五灯》卷2《云居智》本净偈云...“平常心是道”庸俗化。对此,明本在《中峰广录》中提出了批评:   赵州问南泉:“如何是道?”泉云:“平常心是道。”此话流布丛林,古今之下鲜有不于意识者,尽谓穿衣吃饭、动静语默,一一天真。离此天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91673660.html
  • 依据圣言量来建立人间佛教

      社会之交际,至为繁杂。何以故﹖以社会有其善处,亦有其  不善处。故顺其善而改其恶,则社会安乐,个人亦安乐。倘  一不慎,于恶习,则自害害他,罪业无边,痛苦无量。今  先言其交友之恶,有四种怨家,...佛明教,观视人物,如幻如化,如梦如响,  一切皆空,不可久保。观世皆尔,此为真谛。世人愚  惑,心存颠倒,自欺自娱,犹以金价买囗铜也。身死  神去。当三涂。谛思如此,急当布施,与身命竞,  贫穷乞匈...

    法舫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95673736.html
  • 四法印讲记(二)

    观点,由它会遮止无量无边的时空现象。所以一切有识之士都应该观注“诸行无常”的宇宙真理。如果忽视这一点,就会在最大的愚昧当中。 大家如果想进入智者的行列,最初的一步就是要得到“诸行无常”的认识。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四法印|无常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4/11585773822.html
  • 《楞严经》漫谈

    ldquo;如宝莲香比丘尼,持菩萨戒,私行淫欲,妄言淫非杀非偷,无有业报。发是语已,先于女根,生大猛火,后于节节,猛火燃烧,无间狱。”欲火烧身,苦海无边。世尊说∶“淫习交接,...

    曾琦云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3073942.html
  • 包容,和谐,快乐

    提起布袋,头也不回地离去。人家还是不理会他的意思,他就捧腹大笑不止。 布袋和尚应化事迹不胜枚举:若有人问怎样做才不他人是非,布袋和尚就以偈回答:“是非憎爱世偏多,仔细思量奈我何。宽却肚皮常忍辱,...

    潘建国

    |包容,和谐,快乐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550174011.html
  • 永恒生命的探讨

    缘,解除这切身的自我,根  究思想知觉的泉源,追寻最初的生命,更须察知这造化万有  的原素----气之由来。所谓「万缘」「自我」无非是五蕴(  色受想行识)的结集,由于无明渴念欲求起了分化作用,  ...

    巴怡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474093.html